相由心生,普智和尚的皮肤黝黑且十分粗糙,又因为常年在途中奔波,身材十分消瘦,眼窝深陷,颧骨凸现,因此普智的形象并不如何出众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丑陋。
尽管普智的相貌丑陋,却又能让人十分亲近,因为无论是谁,在接触过这个一把年纪的和尚后,都会从心底里叫一句大师。
就如眼前这般,看似普智和尚只不过是给觉真一个选择的机会。
但谁有知道这一个选择,普智大师付出了多少。
普智之名,天下皆知,一是其行遍九州,二则是普智无愧其法号,每到一地都会诚信拜会当地寺院,挂单,探讨经文。
也会深入浅出的为当地百姓讲经说法,开启民智,他不会鼓励人去信佛。
他只是会告诉人们如何修持几身,何为善,何为恶。
有人曾问他,何为佛,佛在何方,人又当如何成佛。
普智答,佛乃觉者,佛在心中,修持己身,导人向善者皆可成佛。
类似之举,不胜枚数,也因此普智在释林和民间极有威望。
当他收到普惠师兄的临终绝笔时,便历时八个月,徒步横跨一个州,来到这乾元边关,为的就是给觉真这一个选择。
觉真双手合十,来到老僧面前,恭恭敬敬跪坐在下首位置。
面对这位师叔,尊敬之意尚在自家师傅之上,但师傅临终之前,有所叮嘱,如今尚且言犹在耳。
“回师叔,师叔心意,觉真不敢愧领,且师傅临终前,令弟子在寺中参悟佛法,修持己身,弟子不敢违背。”
普智闻言,略作思索,便开口询问:“既如此,那便依师兄所言吧。”
普智虽如此说,但碰到觉真这样的好苗子,自然惜才,但普惠让觉真如此做,普智却不知有和深意。
“贫僧与师兄已有十年有余未曾相见,不曾想师兄却先贫僧一步,面见我佛如来。”
“阿弥陀佛……”
口宣佛号,普智继续说道。
“觉真,可否为贫僧讲述一下,这十余年间,普惠师兄的一些往事。”
觉真闻言,便也不在拘束,声音不疾不徐,把师徒二人这十余年间在寒山寺的往事一一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