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齐国在印度苏拉特设立第一个贸易商站起,齐国经略印度已超过八十年,从最早的印度商社一家独大,到后来规模日益扩张然后被分拆为印度商社和孟加拉商社,及至最后,内阁成立对外殖民事务部,将整个印度地区殖民活动全部纳入到官方行为当中,从而在事实确立了齐国在次大陆的独霸地位,使之成为齐国的专属殖民领地。
不过,囿于印度地区复杂的政治势力和宗教问题,齐国在整个印度地区采取的殖民方式也是不尽相同。
有喀拉特汗国这种半独立性质的保护国,有纳瓦布王国、班吉那德王国和拉其普特王国这种经济和军事被深度捆绑的半殖民地,也有像孟加拉、马尔瓦这种受齐国军事保护和经济控制的割据军阀势力,还有如沙州、莫州、上海、奉宁(今印度本地治理和马德拉斯地区)、江陵(今印度加尔各答市)这类直属海外领地,更有科钦这种名为独立王国、实为齐国完全操控的傀儡王国。
汉兴八年(1648年),抵受不住荷兰人侵扰的葡萄牙人为了获得齐国人的支持,同时也想籍此引入一个强大的外来势力以抗衡咄咄逼人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便将科钦港及周边地区的土地打包低价卖给了齐国人,从而可以集中精力发展和维持果阿和第乌两处重要殖民据点。
齐国遂以此为契机,联合科钦王国,数十年来不断吞灭周边邦国,积极扩展殖民势力。
截止到永隆元年(1730年),曾经邦国林立的印度南部地区,皆被科钦王国一扫而空,丘隆王国、拉姆纳德王国、科泽科德王国、果达古王国、坎努尔王国已被尽数吞灭,昔日地盘最大、势力最盛的马杜赖那亚王国也被逼退至高韦里河以北,龟缩于一隅,在科钦王国、迈索尔王国和齐属奉宁总督区的三面夹击下,最后的覆亡恐怕也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这个时候,在整个印度南部地区,除了渐趋崛起的迈索尔王国外,科钦王国已然没有对手,成为该地区领土面积最大、控制的人口数量最多,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国家。
当然,南印度地区所有人都知道,科钦王国之所以这般强横,并不是它武德充沛,自身很能打。
盖因,科钦王国的身后站着的是齐国人。
哦,也不对,在科钦王国,齐国人并不是站在后面的,而是从上到王国内阁政府首相府,下至税务征稽系统,乃至军队中的中高层军官,到处都有齐国人的身影。
可以说,科钦王国就是齐国殖民印度南部地区的“白手套”,一件外面披着“印度人统治印度人”的华丽外衣。
不过,整个科钦王室和诸多王公贵族却并不觉得作为齐国的傀儡而感到任何不忿或者屈辱,反而乐于享受“征服者”的荣耀,看着昔日一个个强大的对手或者身份高贵的王公被执于阶下,恭顺地向科钦王国递送降表,那种快感简直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
在印度,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向来都有敬畏强者、附从强者的“历史传统”。
两百多年前,葡萄牙人开着炮艇,持着火枪,来到了印度马拉巴尔海岸,经历了一番血与火的较量后,科泽科德王国、科钦王国、丘隆王国等无不向葡萄牙人表示臣服,接受他们所提出的种种苛刻贸易条件。
后来,荷兰人来了,展示出比葡萄牙人更为强悍的武力,马拉巴尔海岸诸多地方势力随即便倒向荷兰人。
最后,齐国人来了,他们的实力更甚葡荷两国,那么该如何选择,自然是不言而喻。
在南方众多邦国之中,最为幸运的国家当属科钦王国。
齐国在获得科钦港后,首先选择了他们作为殖民扩张的合作伙伴,从最开始仅是贸易上的交流往来,到最后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全方位领域的深入合作,被紧紧地绑在了齐国的战车上。
当然,在见识了齐国强大的武力后,科钦王国也审时度势,主动提出将王国的外交事务、港口管理、关税征收、道路建设、军事安全等诸多方面皆委于齐国,心甘情愿地成为齐国的保护国。
依附强者,虽然某种程度上丧失了自主地位,但却可以保证维系王室的生存和永久的富贵,这么一看似乎挺划算。
在弱肉强食的时代,为了求活,主动靠向齐国,不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