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洪承畴带着亲兵卫队悄悄离开锦州,一路昼夜疾进,三天以后赶到了京城。到京城当天已是傍晚,所以洪承畴先到兵部报到,从兵部尚书杨嗣昌那里详细了解了西北的情势和战况。
兵部掌握的资料甚为详细,洪承畴一份份的看着这些资料,越看心里越凉!
此时的李自成已经同几年前大不相同了,自从上次潼关失败以后,李自成就深刻总结了以前起义军失败的原因,此次东山再起,他听从谋士李岩的意见,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均田”,就是要分给农民土地;“免粮”,就是要减免赋税。在当时,土地高度集中和税赋沉重是产生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因,广大无地的农民深受其苦,所以起义军提出这个口号,一下就赢得了广大贫苦农民的爱戴和拥护。起义军所到之处,民众夹道欢迎,青年农民积极参加起义军,李岩还把起义军的纲领编成顺口溜,派密探到各地去秘密宣传,那些还在官军控制的地区的农民饱受官军的骚扰和苛捐杂税的压榨,都盼望着起义军能赶紧解放自己。各地的群众到处传唱这样的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起义军得了民心,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官军节节败退,士气低落,西北军的主力几乎损耗殆尽,在西北战场官军已经不是在剿匪,而是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了。
从这些情况分析,官军在西北不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政治上的失败,任朝廷派谁为帅,也是无力回天了。看到这些情况,洪承畴更加坚定了不回西北去的决心。
这一天,崇祯一早就来到文华殿的西偏殿,静静坐在龙椅之上,这些日子,他被西北的局势搅的寝食难安,整天愁眉不展,他觉得自己的江山被别人一块块的分割走了,这比割掉他身上的肉还叫他难以忍受,近来,他时常陷入癫狂的状态,歇斯底里的摔东西、随意的处置身边的人,让朝臣和身边的宫人都惶恐不安。
前几天,内阁向他建议:洪承畴久在西北统军,对付闯匪有办法,应该立即调洪承畴回京参赞。他象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发金牌圣旨,急召洪承畴回京。
崇祯嘴里默默的念叨着:“洪爱卿,但愿你能受命于危难之中,为朕解这危局呀!”他冲身边的总管太监问道:“洪承畴来了吗?”
太监答道:“回万岁,洪大人正在殿外侯旨。”
崇祯沉声说道:“宣他上殿!”
“遵旨。”总管太监扯着嗓子叫道:“皇上有旨,宣东北经略大臣洪承畴上殿。”
过了一会儿,洪承畴在两名太监的搀扶下,一步三晃的进来了,到了殿前,洪承畴推开扶着他的太监,踉跄几步走到近前,颤巍巍跪倒叩头,有气无力的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看到洪承畴这副样子,心里一沉,急切说道:“洪爱卿快快免礼平身,来人,给洪大人赐座。”
“谢皇上。”洪承畴挣扎着起身,坐在几凳上。崇祯看洪承畴面色愁苦,满脸病容,眉间还有手掐的红印儿,心中一阵慌乱,问道:“洪爱卿如此体貌,可是在病中吗?”
洪承畴倒了两口气,嘶声说道:“回皇上,臣已老迈,又长年奔波于军旅,身体早就垮了,经不住风霜劳碌,这次皇上急召微臣进京,臣为赶路走的急了,不想沿途劳累加上风寒,竟起了内热,本想将息两天,但想皇上召臣必有要事,只好这副样子觐见皇上,请皇上恕微臣不恭之罪。”
崇祯长叹一声,搓着手说道:“唉!没想到爱卿病弱至此,如今西北靡乱,朝廷无可用之将,这叫朕如何是好啊!”
洪承畴作出一副忠诚的样子说道:“皇上不必心忧,西北只是天朝一隅,朝廷还有江南、中原广袤之地,亿兆黎民。闯匪跳梁小丑,只是一时猖獗,却难撼我天朝根基!只要皇上振作朝纲,君臣合力,广练精兵,勤修武备,任用贤能,徐徐图之,这局势尚有可为呀。只是臣已老朽,不能上阵杀敌为皇上分忧,臣真是心急无奈呀!皇上!嗬嗬嗬嗬!”说着他作势哭出声来。
崇祯也被触动肝肠,心中感慨:“洪承畴真是忠臣呐,可惜只有一个,而且已经老迈,如果多几个,局面何至如此呀!”他挥手示意太监给洪承畴拿毛巾擦脸。
不过洪承畴刚才的一番“恭维话”也让他略感安慰:局势还没有到回天乏力的地步,大半壁江山还在朝廷的掌控之中。他待洪承畴止住哭声以后,温和说道:“洪爱卿不必伤情,朕知你是忠心报国之人,你好生将养身体,朕还有指望你处。不过对当前局势,爱卿可有何良策吗?”
洪承畴说道:“臣君前失态,请皇上恕罪。如今局势,西北必须择一良将统军,臣以为,卢象升久经战阵,又熟悉西北局势,可以为帅。”
“恩!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