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实在是没办法,黎村的老支书在办公室坐了一天啊,说是不安排老师去,就睡在老李办公室了。
听到这,苏小明就想笑。以前世对老支书的了解,睡老李办公室耍赖的事,他老人家还真做得出来。
就很好啊!人家还是会用一个很动听的理由来解释对自己的安排,能这样用心对自己这个小年青解释,那就值得原谅这一回了。
老罗陪着苏小明去了趟镇水文站,拿了一个钥匙。罗金生酒量极好,越喝脸越青,从外表绝对看不出他喝了酒。
还好,这年代还没有颁布禁酒令,老罗才能毫不顾忌地喝点小酒。
去黎村还得有二十多里,先走一段为了运竹木而开的土路,然後过大河。过了河那就要爬山路了,还得有个十多里才能到黎村。
大河边地势略高的地方,建有一座小小的青砖屋子,是镇水文站的水文观测点。
平时没什麽人住,但一下大雨,镇水文站就会安排工作人员日夜守着观测,及时发布汛情预警。
黎村人赶集回家,等渡船的时候,也在这屋子旁边等。
去黎村的时候,前面那二十多里还是可以骑车的,尽管能颠得人怀疑人生。
到了大河边,就只能等对岸黎村的渡船过河了。到那时候自行车就没什麽用了,放在水文观测点就是最好的选择。
锁上门,这里除了黎村往来的人,就不会有什麽外人经过,自行车的安全就有保障。
话说这个年代,自行车被盗的事不要太多,基本就没什麽找回来的机会。
说是渡船,其实就是个竹排,不过很宽大,能载不少人,包括各种在镇上采买的物品。
竹排也没有安排专人管理,过往的黎村人,从老人到十几岁的少年,就没有人不能自己撑竹排。
竹排没人用的时候,就用铁丝随意挂在河边的木桩子上。
野渡无人舟自横,说的就是这个。
如果到的时候凑巧,正赶上有人撑竹排,就能很快渡河。不巧的话,竹排停在对岸,人就只能看着乾瞪眼,要等上多久就只能看人品了。
苏小明自己是不敢划竹排的,那是个技术活。以前曾经尝试过,开始的时候,竹排还能随着竹篙的加力往前滑去。
到了河中央的时候,水流一急,冲着竹排就涌了过来,手中的竹篙就不知道往哪里撑了。
越是慌乱,竹排就越是不听使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