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东西?”
看着尚书台呈递上来的那一个又一个托盘的简牍,以刘虞,杨彪为首的一众臣子都有些傻了。
侍中刘和小心翼翼地看了他的父亲一样,然后又瞧了瞧杨彪,长作一揖,叹道:“这些,都是各地郡守呈递上来的各地士人学子的谏言书。”
“谏言书?”
杨彪站起身来,走到了那些简牍前,从中拿起一份展开。
只是看了没几行,杨彪的脸就绿了。
“竟敢直言朝政大事?谁给他们的胆子!”
这些就简牍上面,都是各地的名士官员,以及有名望的学宫讲师,通过郡守上谏给朝廷的。
那信当中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大致的意思却是差不太多的,其所要阐述的内容也只有一个。
那就是当今天下,能够兴旺汉室者,唯刘琦是也。
只有刘琦能够修复这个纷乱的天下。
多年来,刘琦功勋卓著,为国建功,又对抗董卓、袁绍等逆贼,于国有功,功勋盖世,他这样的人不当皇帝,谁当?
而且,也有一些上书的内容,包括引经据典,以人子之礼,人孝之礼,来维护刘琦登基,不应该过继给孝灵一脉云云。
过继称帝这个事,本来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只是论述的角度不同。
哪一面诉说的人多了,哪一面的声势就显得巨大。
而现在,不仅仅是以庞德公,司马徽为首的南境士族,就连北方许多有名的儒林名士和士人官吏,也站在了刘琦一面,替他伸张正义。
士孙瑞,赵岐,伏完,司马防等人看完之后,皆是垂头漠然不语。
杨彪的脸色有些发白,他看向刘和,道:“都在这里了?”
刘和摇了摇头,道:“不止,光是今天一天,就已经收到了一千四百多份,而且陆陆续续的还在收着……末吏大概派人清点了一下,以荆楚庞德公,司马徽为首的谏,就占了四百多份,另外还有川蜀士人官吏的占了三百多分,关东郑学士子的占了五百多份……”
“什么?郑学士子?”杨彪惊诧地看着刘和:“这么可能?”
“是,是郑学一派,五百多份……”刘和肯定地对他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