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璐君时,我是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的三年级学生,她是北京讲师团的教师,来我们学校教两学期的课。
讲师团里都是一些年轻教师,比学生大不了几岁,宿舍里的弟兄们就按给女生打分的办法把那些女教师也评定了一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璐君名列第一。大家都打定主意要选她的课,哪怕是英语课也认了。
璐君教的是公共英语口语选修课,我们中文系本来没人对英语感兴趣,连头两年的英语必修都是硬着头皮混过来的,可这次呼啦啦报了五十多人,还都抢着坐前排。
她站在讲台上,不象我们学校几位英语老师那样金丝眼镜西装裙洋派十足,而且她张口第一句“同学们好”还是用汉语讲的——似是而非的胶东腔,逗得全班哄堂大笑。
“山东话学得不象,可你们却听懂了,对不对?”
璐君微笑着说,“学英语也是这样,口音不是最大的障碍。不要因为有口音就丧失信心,也不必花太多时间纠正。”
这小老师倒挺和善,不象那几位假洋鬼子那样净挖苦我们的山东英语。
璐君的人缘很好,下了课就被学生围住,谁都想跟她多练几句。
我是不好意思出丑,从来不张口,却暗暗地喜欢上了这门课,每星期都盼着周三周五上午这两次课。
班里其他许多男生也都令人怀疑地变成了“亲英派”,有事没事就去找璐君借书借英语磁带。
嗯,我得独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