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逸夫放下手中的那一份,又连着将三十份看完,其他人答题都中规中矩,有理有据。

    几位大人给出的批改,也是很合理,就是第一份卷子观点让他有点新意,可实施性很大。

    “诸位大人,你们觉得谁能当案首。”鲁逸夫将卷子放在一旁,看着同僚们。

    “大人,下官等人才疏学浅,请大人决断。”几人纷纷拜道。

    鲁逸夫知道这些人,全都是老狐狸,“郑大人,你呢?”

    郑副考官微微拱了拱手,“大人,下官觉得第一份和第二份都很不错,让下官来选还真不懂如何取舍了。”

    鲁逸夫轻轻的敲着桌面,仔细思考了好一会儿,又拿起试卷仔细比较,最后才拿起朱笔定下了名次。

    “名次本官已经定下了,你们取来原卷,揭开糊名!”

    这也只是初步确定的,院试的秀才排名可不是那么简单就定了。

    年过三十就算考了第一名,也会排名靠后。

    科举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案首碧就是必须是年轻的秀才。

    “是,大人。”一群人立刻去取来卷子。

    “大人,案首年纪是不是有点小了。”此时一位大人出声道。

    “给本官瞧瞧?”鲁逸夫好奇问道。

    “是,大人!”宋大人手里正拿着那张试卷交给鲁大人。

    他为官这么多年,什么没见过,所以没什么惊讶的,看来这次长泰府又要出一个神童了。

    鲁逸夫看了下这位考生的籍贯,仔细回想了一下,那县令也没说他牧下有神童。

    就是他知道的李通判的儿子,九岁的李毅昇,这次没来参加院试。

    李毅昇已经拜了名师,现在应该跟着他的老师,走遍大江南北。

    “大人,案首太过年幼,是不是不太好!”郑副考官微微沉吟了一下。

    “如何不好?”鲁逸夫挑眉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