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蕴阅读>历史小说>吴吏曹 > 第七十六章 造像
    寒山,正在修建的佛寺内,已经完成的大殿里,工匠们登上脚手架,开始“拼装”佛像。

    旁边,头戴藤编安全盔的李笠,和张铤等人,看着佛像施工。

    李笠对佛寺不感兴趣,本不打算在寒山建佛寺,理由是公廨没有闲钱。

    奈何官民需要佛寺,也有不少官吏上书、请愿,请求公廨允许民间自行筹款建造佛寺。

    眼见着官民一心向佛,李笠索性来个顺水推舟,由州廨出面,调动人力物力修建一座官寺,以此主导徐州地区佛寺的发展。

    而且,由他亲自来设计佛寺的布局。

    佛寺的核心,是大殿以及大殿里的佛像,这佛像必须高大,看起来才庄严,所以尺寸小不了。

    按照建康那些大寺的做法,佛像得用铜铸,动辄耗铜十万斤以上。

    李笠绝不会这么浪费铜,他亲自设计的佛像,既要做到‘高大威猛’,造价却又不高,且易于建造、维护,不易损坏。

    所以,建造过程和用料十分特别。

    张铤看着施工示意图,再看看眼前正在“搭建”的佛像,只觉得啼笑皆非:这是造佛像,还是修烟囱?

    “李氏造像法”,第一步:搭建骨架。

    首先,在立像位置挖坑,然后用砖块修砌“基座”,基座低于地面,为方形,中间留一个深深的方洞。

    其次,在基座中心立一根铸铁棍,高度与佛像的高度一样,其底部深深插入基座中心预留的方洞。

    之所以称为“铁棍”,是因为又细又高,不能称之为柱。

    其三,以铁棍为中心,用砖块修砌“烟囱”。

    “烟囱”为圆柱体,下粗上细,如同砖场的排烟烟囱。这“烟囱”的高度比佛像(铁棍)高度略低。

    “烟囱”各部分直径,比佛像“直径”略细些。

    “烟囱”修建过程中,适当几个高度要增加与中心铁棍的连接,以作支撑,尤其佛像“肩部”位置。

    这就是佛像的‘骨架’。

    第二步:‘贴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