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鉴于此,史桂芳筑城之意益加坚决。
筑城始自嘉靖乙卯十月甲子(十六)日,完工于嘉靖丙辰十月戊子(十三)日。
前后仅花了一年时间就修筑了新县城。
工程进展堪称迅捷,工程质量坚实牢固。
新县城周迴径七里许,计约一千丈;城高三丈,上阔一丈有五,下阔二丈。
县城设四门,南门紫阳门,东门问政门,北门新安门,西北门玉屏门。
新筑县城,规模宏伟,气势雄壮。城楼高耸,墙体坚厚。
县城东侧西隅与府城交相连接,如双环紧扣。形势互补,攻守自如。
一直到至清代,府、县城垣虽有维修和加固,但城门一直未变。
民国时,府城的南门南山门,因建设公路而埋入地下,护城河也已经湮塞。
建国后,为便利交通,府城的大北门临溪门、小北门镇安门、东门德胜门,县城的南门紫阳门、西北玉屏门先后被拆除。
唯有府城的西门潮水门及其月城门,县城的北门新安门、东门问政门还基本保持原状,府、县的城墙还有部分保留。
府城东面倚山,南北西三面临水,东面的乌聊山被府城东门德胜门分隔为长青山和斗山两段,府城的东城墙依山而建,山与城垣融为一体。
丰乐河、富资河、布射河、扬柳河等河流,在城西汇合成为新都江,新都江与西门城墙平行南去东流注入富春江;
在杨柳河和新都江上横跨了太平桥、万年桥、紫阳桥等古桥。
老姜家就住在府城东门外,城墙之下,大约在护城河附近的巷子里。巷子的老名字是壕城巷,又叫管巷。
也就是说,老姜家在新县城修好之前一直都不是城里人,自从修了新县城就变成了城里人,有宽大的城墙来保护自家的生命和财产了。
民国前在府城和县城里各有一套管理体制。府城里有府学,县城里有县学。
民国时期,在府学里建立了新都师范学校,在县学里建立了海宁中学。
由于民国时期,新都地区政治中心转移到黎阳,特殊时期,新都师范学校也迁移到黎阳办学。
于是海宁中学就搬迁到师范旧址办学,而在海宁中学旧址又新建了海宁二中。